知识悄迁移教学更有效作文

时间:2025-05-08 16:33:58
知识悄迁移教学更有效作文

知识悄迁移教学更有效作文

一、把握学情,了解知识起点,抓住迁移时机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竖式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进位时该如何处理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思维和方法。问题的关键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时最高位是十位,十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满几十不用再进,直接写在横线的下面。而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是百位,学生会在十位数乘完一位数之后,看到有百位不知道怎么写?为了解答疑惑,课前进行了学情测试

1 2 9

× 23

3 6 7 忘记加进位数,这是计算时的顽疾。

1 5 9

× 2 3

3 1 7 7 十位数乘一位数需要进位时不知道应怎样写,新知的起点。

4 6 8

× 4 5 7

2 8 7 6 百位上忘记加进位数4。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本节课的难点为准确计算,计算时注意要加上本位上的进位数,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十位数相乘要进位时,为什么不用先写上进位,而直接写在百位上。而三位数乘一位数,十位相乘要进位时,又不能直接写在百位上。解决策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比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次进位的竖式计算,进行知识的嫁接。

二、引导观察,寻找知识共性,进行知识迁移

新旧知识之间是相通的,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不能让知识的迁移自动发生,这要教师的语言引导,促进学生总结得结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引导他们发现知识的统一性,都是求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哪一位相乘的数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突出乘的顺序、积的对位原理,以此作为固定新知的相关旧

再让学生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突出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最高位需要进位就直接写在横线的下面。

在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时,让生先自主列式,稍加指导,疑惑的地方大家根据前面的知识共同讨论,说的有理有据,知识得到了有效迁移,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思维更加宽广。我感到很轻松,学生学起来很快乐。

三、运用对比,发现知识差异,防止知识负迁移

因为学习知识不牢固,学生习得的知识零碎,不能学以致用,用因为先前知识的影响,容易产生知识的负迁移。为此,教学时要进行对比、筛选,把错误的定势减至为0。课堂中巡视全班,寻找典型的案例,并板书的黑板上,进行集体的纠正,在错与对的对比之下,让知识走向有效的正迁移。

正确:

6 3 4

× 2 3 8

5 0 7 2

个位:4×8=32,个位上写2,向十位进3

十位:3×8=24,24+3=27,十位上写7,向百位上进2

百位:6×8=48,48+2=50,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5

错误1:

6 3 4

× 2 3 8

1 6 7 2 百位上计算与加法计算混淆6+8+2=16。

错误1:

6 3 4

×2 3 8

4 9 7 2 百位数计算时知道“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与“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区别,但潜意识中知识经验的影响,依然加进位数1。

四、适当心理诱导,形成正确的定势,稳固知识的形成

新知识稳固需要,播种、萌芽、生长、壮大的一个成长过程,在学习新知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内化,再吸收、再创造。作为一个师者,我们做一些心理的暗示和诱导,让知识朝向正确的定势发展。

计算时提醒学生计算时重点注意哪些地方,也可利用错误的预设计算,把容易忽略的错点放大,警示知识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适时设疑、点拨、起思,让固有的知识悄悄迁移,化作春雨,润物细无声。

《知识悄迁移教学更有效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